我们的故事 包立群
2015年07月03日 作者: 包立群 本文已被浏览 次
我们的故事
课题:《我们的故事》
教材版本:义务教育课程标准《美术》教材(冀版)第16册第7课
教学背景简介:
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,求知欲强,情感丰富,富于想像,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,对绘画的学习普遍兴趣浓厚,勇于展示自己并且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。但我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,小学大都没有正规上过美术课,基础较差,在表达、表现方面不够,审美经验不足,所以在教学中,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,创新精神,同时多让他们欣赏,多实践。学校设备比较齐全,有多媒体教室和美术教室,我们的欣赏课一般在多媒体教室上;写生课、设计应用课一般在美术教室上,有时也到校园里的菜地、果园里去上;创作课一般在教室上。
学生情况:这节课上课的是八年级二班学生,全班41人,全部到齐。学生分成三组,每组有两个组长,分别负责本组的作业和分发、清点本组学生的学具 (画板、画架)。教学实际中学生按组排座,我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讨论、游戏、表演,培养团体、合作精神,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。
教学设计思路:
从听老师的故事入题,吸引学生注意力——再看连环画故事,引出课题——学生表演自己的故事,在讨论三种故事表现形式中进一步了解连环画——学生表演故事,大家感受素材,静止精彩画面,学生写生创作——把自己画出来的故事贴在展板上,大家欣赏,评价。整个教学过程有三个高潮:
1、(欣赏)表演自己故事。孩子们在听完,看完故事还意犹未尽时,用更丰富、直观的表演调动了孩子们极大的热情,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,发挥能力的机会。
2、(创作)学生用自己的故事进行创作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、连环画创作的能力、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。
3、(展评)学生欣赏、评价创作作品。学生们围在展板前,热烈的评论别人的作品,比较自己的作品,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评价。
教学目标:
l、通过观察、分析、创作连环画作品,了解连环画的特点,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、连环画创作的能力、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。
2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,资源共享,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。通过学习活动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重点: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。
难点:故事中主要清洁的画面表现。
教具、学具:
教具有教科书,连环画图片资料做成了多媒体课件,另外我选用了部分学生作品和我的习作作为欣赏资料。学生的学具是自带的素描纸、彩笔、彩铅或油画棒、铅笔等。水彩、水粉颜料没做特别要求。
课堂教学实录:
《我们的故事》课堂教学实录
教材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冀版实验教材第十六册第七课
一、听故事创设教学情景,引入课题:
“同学们,今天星期几?”大家大声的回答说“星期一”,“哦,又是新的一周,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,想想,在已过去的每一天有没有难以忘记的故事”。学生们小声的议论着,“我有一个故事,是生活中很平凡、真实的一件事,但却记忆深刻,每当想起,还心存感激。我想让你们和我一起来感受一下”。学生们脸上露出温馨的笑意,看来爱听故事,大家用期待的眼光静静的看着我,张帅着急的说“老师,说吧”,“那,有哪些途径能让大家分享我的故事,刚才,张帅同学己提出说,也就是讲,用语言描述,还有呢?”,我刚说完,王朋迫不及待的站起来说“可以画出来,我们看”陈蓓蓓站起来说“还可以演给我们看”,我满意的看着大家,“好,我们一起来用多种方式感受故事”,我先给大家讲,教室里顿时非常安静,“我下班回家,就把买的菜一骨脑的堆进厨房,“马上来,稍等”,可敲门声还是依旧,我有些不耐烦,只得先关上煤气,去开门,外面的人眼熟,但不认识,“你家的钥匙在门外挂着,”说完就接着上楼了,“哦!”我忘了说谢谢。现在我又一次体会着人情的友善与温暖。
学生也在替我感动,一脸唏嘘“老师,有惊无险,是真的吗?”
“是的”,我微笑着回答。
刚才的故事,我用语言传达给你们,让你们感受故事的一幕一幕,现在来看故事。
学生个个兴致更高了。
二、讲授新课:
1、看故事,感受连环画。
我们一起去看看多年前,在繁华的大上海流浪的三毛。
出示多媒体课件《三毛流浪记》连环画,学生神情专注的看着。
“看完三毛的故事,说说你的体会。”
学生一脸的沉重,回答:“三毛太可怜了!”
我们通过一幅一幅画面感受到了三毛苦难的生活,那么,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。
为什么每一幅画面都让我们感到悲凉?大家小声议论。
孙伟说:“把三毛画的很瘦,很苦,”刘洋洋说“用周围的繁华衬托了三毛的凄苦”。
我满意的说“他们两个的认识放在一起,就完整了”。
2、辩论中认识连环画。
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你们的故事,只有第三种方式了,谁来表演?教室里顿时非常兴奋,跃跃欲试,大家议论了一会儿,孙伟站起来,笑看说“我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笑话,我给自己的故事起了一个名字《冒失》,特邀王小玉出演我慈爱的母亲,”教室里顿时一阵掌声。我欣赏的看着两个学生,补充道,“王晓玉兼故事的解说,就像某些电影里一样”,两个学生心领神会。
王晓玉站在临时舞台的一旁,解说“孙伟是个生性好动的人。放学回家,冲进厨房”。接着王小玉围上围裙进入厨房炒菜,孙伟背着书包一蹦一跳上场,冲妈妈嚷着“我饿了”,“先洗手”妈妈说着把烙好的饼放在桌子上,孙伟一看,高兴了,自言自语道“最爱吃烙饼”,忙端了一盆水洗手。洗完手,刚要去抓烙饼,妈妈说“端到餐桌上去再吃”,孙伟端起放着三张饼的盘子,想学店小二的形象,转一个圈,结果,盘子倾斜了,三张饼顺着盘子滑进了旁边的脸盆里,泡在了那盆他刚才洗手的水里,孙伟沮丧的说:“我不觉的饿了”。
大家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,开心的笑了。我也不觉的被逗笑了。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。
我笑着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,说“我想让我的故事,你们的故事能与更多的人分享,你们帮我想想办法”。学生开始窃窃私语,讨论思考。
刘洋洋站起来自信的说:“老师,咱们在全校大会上给大家讲,那全校的名师、同学就都知道了”;“我们可以在艺术节上表演给大家,比说要形象、生动,”李梦说;王尚得意洋洋的说“全校的范围太小了,我把故事拍成电视短剧,那全国看电视的人就都知道了”,刘洋洋不服气的说,“那我更大范围的讲或者演出”,王尚说“老讲,快成祥林嫂了;老演,劳民伤财,我的故事小品,打开电视就能看见,方便、快捷”。徐建建站起来说“拍成电视,需要资金,不少的一笔钱,再说,没电视的就看不见我们的故事了,我把我们的故事画成画,印在书上,买书不需要很多钱,大家都买的起,连不认识字的小孩儿也能明白我们的故事”。
我看大家争论如此热烈,从心里佩服这些孩子,我看大家在争论中己经揭示了本课的主题,开始总结,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——连环画。“大家刚才欣赏了,感受了,那么总结一下,什么样的画是连环画。”
学生抢着举手回答“有好多画;有连续的画面”。
我总结“你们很聪明,有多幅连续的画面表现故事情节的绘画是连环画。”
连环画有什么特点?
徐君同学说“造价低廉、通俗易懂、需要的材料简单,形式多样”。
马腾说“故事性强,图文并茂,画面内容和形象具有连续性”。
我补充说“是人民大众的艺术,是广泛流行于群众之中的艺术”。
大家总结的比较全面,加上我的补充就可以了。
我提问:这个问题难一点,不过,大家可以讨论,最早的连环画出现在什么时候?结合你的历史知识来想一想。
学生议论纷纷,犹豫的回答:有说“是唐代,因为唐朝很繁荣、有说是明朝。”
我总结:“战国时代的铜器画己有记载攻战事迹的连环画,明清时,随着木板印刷的发展,木刻的连环画更接近今天的连环画。”
我提问:“我们欣赏书上的连环画,同学们总结一下,连环画都可以有那些表现形式”。
学生们争着举手回答:“可以画成素描、色彩、漫画好多种。”
我赞赏的总结:“对,有多种表现形式,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。请大家分析书上的四幅连环画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。”
学生小声议论着,回答:“《地球的红飘带》的内容是庄重的历史题材,用结实的素描更能突出庄严肃穆的画面气氛,体现革命历史事件的凝重感;《闹天宫》是神话故事,采用国画形式,绚丽的色彩突出了画面的热闹;《孩子给我的启示》是生活题材,用淡彩来体现,更能突出画面亲切,质朴的感觉。《大象的酬劳》是幽默故事,用简洁的线条更能体现人物夸张的动态”。
我赞叹地总结:说的很好,不仅显示了王小玉同学敏锐的感受能力,还体现了她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,我们通过画面能感受不同氛围的故事,我们用我们自己的笔来记录我们自己生活中最精彩、最感动你的场景,让更多的人感动,注意“在你创作前,先根据你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你认为能很好的表现你内容的形式”。
3、演故事,进行连环画创作。
好,谁来给我们演绎你的故事,让大家和你一起感受,然后,通过我们的画笔,让更多的人来分享。
教室里又是一片沸腾,戴朋和李月在大家的推举下站了起来。
我提三点要求:1、由于时间关系,故事要短,一个同学解说背景,叙述故事梗概。2、只表演两个场景,每个场景静止六分钟,保证大家都能画完。3、你画的时候,始终要想着,怎样突出人物个性,展开故事情节,前面我们分析过。
同学们有序的忙碌起来,有摆道具(桌子、椅子),布置“舞台”的;有负责简单化妆的,一会功夫,大家各就各位,进入状态。
我说“不表演的同学,自选角度,准备写生”。学生们紧张的搬着自己的凳子,拿着画板找自己认为好的角度,一阵忙乱过后,学生们静下来。
我点头示意。
表演的主人公上场,刚一开始,略显紧张,但很快便进入角色,能惟妙惟肖,自如发挥,仿佛就是在生活中,我不觉的佩服现在的孩子们的能力。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静静的看,有的眼睛里是羡慕、有的是会心的笑意、有的欣赏、有的是沉浸。李月一边解说一边进入角色“开运动会时,我参加了800米长跑,而且还拿了冠军,美滋滋的坐在看台边看比赛,旁边的凳子上是老师慰劳我的饼干”,她时不时的摸一块放在嘴里,解说“哎?我用眼睛的余光看见我旁边又来了一位同学坐在我放饼干的凳子上,饼干被放在桌于上”戴朋坐在了李月的旁边,“这没什么,我发现他也在吃我的饼干,我心里老大的不乐意,又不认识,也不打声招呼就吃”,李月加快吃的速度,饼干还剩一块了,解说“我心想,这最后一块总该归主人吃吧,我一看,他没有谦让的意思”,李月把没吃完的饼干叼在嘴里,腾出手来赶紧拿走了最后一块饼干,斜了那位同学一眼,戴朋嘿嘿笑了两声。
这时,“静止镜头,五分钟”,我提醒了一下,表演的学生赶紧保持动作,别的学生这才想起自己的任务,紧张的开始画着,五分钟后,我说“继续”,故事又接着,戴朋走了,李月才慢慢嚼着剩下的饼干。该回家了,李月从书桌里去拿她的书包,发现有一袋饼干,是她的饼干,她楞住了。“特写镜头,静止5分钟”,大家接着第二幅画。成功完成演出,戴朋、李月轻松的一鞠躬,“谢谢大家观看”,回到座位。写生的学生忙着整理自己的画面。一会儿,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。
我说:“整理完,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展板上”。
学生纷纷忙着贴自己的作品,同时也欣赏着别人的。
4、展评连环画创作,互动交流。
“讨论、发言”,大家热烈的议论着,此时,教学进入另一个高潮。我说“好”,学生静了下来,“学生发言,说出你们推选的最佳以及理由,”李挣说“我认为王晓玉的最好,她画的不是刚才这个故事,而是孙伟的《冒失》,因为用线比较好,人画的生动,还有文字说明,还自己想像画上了厨房里的一些背景,渲染了气氛,最重要是她表现烙饼掉进水里这个镜头,没画烙饼在水里,只画了空着的盘子和溅起水花的盆子”。徐冬说“我觉的刘洋洋的画最好,因为主要人物在画面显要位置,比较突出。”我笑着说“好,有理有据。”我从心里喜欢这些孩子,他们有自己的思想。
我总结说“你们的评价是公正的,你们的理由是充分的,我想让大家听听我的评价和理由。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,但我们评价以我们今天的教学目标为准,谁最好地体现的连环画的特点,谁最好地体现的主要人物的个性?谁?”
大家异口同声“王小玉”,大家再次响起掌声。“每个同学都是最好的,因为你们都很优秀地完成了今天的教学目标,因为大家最后给了我统一的答案。”掌声再次响起。
把我们的故事留在展板上,让每个进教室的人都能分享。分享什么,仅仅是故事吗?
大家大声回答说“不是”。“是什么”?
王朋说:“是我们的快乐”,孙伟说:“是我们的幸福”,王小玉说:“是我们的感动”,刘洋洋说:“是我们的美丽”,李月说:“是我们的友爱与真诚”,“是我们的力量”……
每个同学再次感到生活的美好,更加热爱生活。
三、教学小结:这节课我们通过听故事、看故事、演故事、画故事、展故事,在我们自己的生活故事中认识了连环画,用以展示我们的生活的过程中,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、连环画创作的能力、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,课堂气氛热烈,学生之间合作默契,能力得到充分发挥,效果很好。
四、教学反思:时间安排不够紧凑,最后留给学生展评的时间略显仓促,没有给所有的学生发言的机会。